零点课堂 | 流动性挖矿,挖的是宝还是坑?-零点财经

零点课堂 | 流动性挖矿,挖的是宝还是坑?

流动性挖矿,是指在设有挖矿机制的DeFi项目上(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所/自动做市商,去中心化借贷平台等),按照产品需求存入或者借出指定的代币资产,从而获取收益的过程。由于存入或抵押代币行为直接给Defi产品运作提供了必需的资产流动性和交易深度,故而称为流动性挖矿。

 从交易即挖矿到流动性挖矿 --- 逃不开的模式问题 
从内涵来看,流动性挖矿的模式其实并不陌生。流动性挖矿的模式十分相似于年初跑路的FCoin交易所最为出名的“交易即挖矿”模式。两者本质都是通过提供流动性来获得收益。

关于“交易即挖矿”模式介绍很多,简单讲就是FCoin交易所将大部分用户交易产生的手续费根据用户交易量以等值的交易所平台币FT代币返还给用户。

乍一听似乎很完美,然而实际结果是交易所拿走了以主流币为形式的手续费,给了用户零成本发行的自家平台币,自己躲在背后当庄家。起初交易所通过拉高FT代币价格,使用户的交易挖矿有利可图。随着其他交易所的竞相模仿,以及FCoin交易所不再拉盘,交易挖矿立刻变成赔钱买卖。收益不但无法覆盖交易支出的手续费,还得面临持有的FT代币快速贬值的风险。结局便是众所周知的FCoin交易所跑路。

现在的流动性挖矿与当时交易挖矿的情况极其相似。除了最早参与挖矿的用户获得的平台币,市场上就没有其他任何渠道可以获得平台币。这直接导致早期参与者天然成为庄家,可以肆意操纵币价,营造奇货可居的景象。一旦庄家决定出货,届时参与者将同时面临收益降低以及平台币贬值的双重风险。

无论交易即挖矿或是流动性挖矿,看似是让利,实际上是变相的lCO。项目方将零成本的平台币给到投资者,换回的是主流币的手续费、免费的市场宣传和廉价的做市商提供流动性。

从目前来看,DeFi的流动性挖矿比FCoin的交易即挖矿还是略微良心一点,体现在1)DeFi会将部分手续费以主流币的形式分发给参与者,这略微降低了过多持有平台币的风险;2)持有项目代币可以参与项目治理决定手续费的分发等事宜,这样降低了项目方跑路的风险。

 没有技术壁垒的DeFi产品 
目前大多数支持流动性挖矿的DeFi产品其技术(金融产品设计以及代码技术)难度并不高,远低于公链项目的开发。这导致这些DeFi产品更容易被复制,美其名曰“分叉”。例如YFI项目竟然可以连续被分叉出YFII、YFV甚至更多,而每一次分叉都会连带着产生新的项目币,竟也能得到市场追捧。但新项目之于原项目仅仅是部分参数上的微调。可见预见,很快市面上将充斥着同质的DeFi项目都具备流动性挖矿,竞争将异常激烈。现在支持流动性挖矿的DeFi项目热度很高,很大程度是由代币激励协同二级市场高额币价共同引发的。但在同质产品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一旦项目代币价格下跌,或是补贴减少,流动性提供者就会立刻抽身寻找下一个高补贴的DeFi项目去。这像极了前几年靠着融资来的钱大打价格战的互联网电商和共享单车,一旦融资的钱烧完了,那就只剩下排队等退押金的用户。

对于DeFi项目而言,应当把重心放在如何维持其产品的正常、稳定运作上,规避黑天鹅事件,而不是一味通过模式去吸引用户。那些没有技术壁垒的项目终将会被市场淘汰,就算能靠着流动性挖矿获得短期热度,但热度过后不过一地鸡毛罢了。

 理性参与流动性挖矿 
参与流动性挖矿绝不是没有风险的。在为项目提供流动性时,流动性提供者的角色已经从投资者或散户变成了做市商。因此,将面临所有做市商会承担的风险,包括抵押/寄存在智能合约中代币的价格波动风险、代币间汇率变动的风险、智能合约漏洞风险、流动性枯竭导致难以离场的风险等等。

流动性挖矿的收益也应当与做市商相符,即通过用户在DeFi产品上交易所产生的手续费才应该是流动性挖矿的收益来源。

因此流动性挖矿的DeFi项目,其代币更类似于股票,代币拥有对应的手续费收益权和项目治理权。也因而,采用股票的估值方式,尤其是市盈率(PE倍数),是可以有效对代币的价值进行合理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很多文章认为流动性规模或是抵押规模是决定DeFi代币价值的关键,这十分片面。更高的流动性规模/抵押规模只是有可能带来更多的交易手续费,但由于DeFi项目低门槛导致的激烈竞争,这些流动性规模/抵押规模很容易就流失,无法成为长期价值的判断依据。而手续费是需要用户实打实支付的,只有好的项目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从而产生更多的手续费给到做市商。因此采用收益类指标的估值会远比采用资产规模类指标的估值更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最后 
说了很多流动性挖矿的问题,但不代表流动性挖矿一无是处。流动性挖矿以激励机制的方式吸引人们来Defi产品上提供流动性,这补足了Defi项目的弱势。因为在此之前,Defi产品无论是去中心化借贷还是去中心化交易所,其流动性/交易深度一直远低于CeFi,直接导致了用户更不愿使用DeFi产品。

流动性挖矿或许也会逼迫中心化交易做出改变。中心化交易所的平台币其实没有太大价值。平台币的回购并不能产生现金流(不以现金或是主流币的形式分红),而lEO项目又因为额度限制,收益率已经不堪入目。可以说交易所平台币与交易所收益已经完全割裂的。那么在面对DeFi产品通过流动性挖矿的方式进行收益分发的影响下,传统中心化交易所为避免市场份额被瓜分,或许会通过更多实实在在的利润分配、更好的服务来吸引用户吧。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区块链新观」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NewBlockChain/article/details/108464408

本文由 零点财经 作者:tao 发表,其版权均为 零点财经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零点财经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分享生成图片
37

发表回复

零点课堂 | 流动性挖矿,挖的是宝还是坑?

2021-06-01 11:09:56

流动性挖矿,是指在设有挖矿机制的DeFi项目上(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所/自动做市商,去中心化借贷平台等),按照产品需求存入或者借出指定的代币资产,从而获取收益的过程。由于存入或抵押代币行为直接给Defi产品运作提供了必需的资产流动性和交易深度,故而称为流动性挖矿。

 从交易即挖矿到流动性挖矿 --- 逃不开的模式问题 
从内涵来看,流动性挖矿的模式其实并不陌生。流动性挖矿的模式十分相似于年初跑路的FCoin交易所最为出名的“交易即挖矿”模式。两者本质都是通过提供流动性来获得收益。

关于“交易即挖矿”模式介绍很多,简单讲就是FCoin交易所将大部分用户交易产生的手续费根据用户交易量以等值的交易所平台币FT代币返还给用户。

乍一听似乎很完美,然而实际结果是交易所拿走了以主流币为形式的手续费,给了用户零成本发行的自家平台币,自己躲在背后当庄家。起初交易所通过拉高FT代币价格,使用户的交易挖矿有利可图。随着其他交易所的竞相模仿,以及FCoin交易所不再拉盘,交易挖矿立刻变成赔钱买卖。收益不但无法覆盖交易支出的手续费,还得面临持有的FT代币快速贬值的风险。结局便是众所周知的FCoin交易所跑路。

现在的流动性挖矿与当时交易挖矿的情况极其相似。除了最早参与挖矿的用户获得的平台币,市场上就没有其他任何渠道可以获得平台币。这直接导致早期参与者天然成为庄家,可以肆意操纵币价,营造奇货可居的景象。一旦庄家决定出货,届时参与者将同时面临收益降低以及平台币贬值的双重风险。

无论交易即挖矿或是流动性挖矿,看似是让利,实际上是变相的lCO。项目方将零成本的平台币给到投资者,换回的是主流币的手续费、免费的市场宣传和廉价的做市商提供流动性。

从目前来看,DeFi的流动性挖矿比FCoin的交易即挖矿还是略微良心一点,体现在1)DeFi会将部分手续费以主流币的形式分发给参与者,这略微降低了过多持有平台币的风险;2)持有项目代币可以参与项目治理决定手续费的分发等事宜,这样降低了项目方跑路的风险。

 没有技术壁垒的DeFi产品 
目前大多数支持流动性挖矿的DeFi产品其技术(金融产品设计以及代码技术)难度并不高,远低于公链项目的开发。这导致这些DeFi产品更容易被复制,美其名曰“分叉”。例如YFI项目竟然可以连续被分叉出YFII、YFV甚至更多,而每一次分叉都会连带着产生新的项目币,竟也能得到市场追捧。但新项目之于原项目仅仅是部分参数上的微调。可见预见,很快市面上将充斥着同质的DeFi项目都具备流动性挖矿,竞争将异常激烈。现在支持流动性挖矿的DeFi项目热度很高,很大程度是由代币激励协同二级市场高额币价共同引发的。但在同质产品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一旦项目代币价格下跌,或是补贴减少,流动性提供者就会立刻抽身寻找下一个高补贴的DeFi项目去。这像极了前几年靠着融资来的钱大打价格战的互联网电商和共享单车,一旦融资的钱烧完了,那就只剩下排队等退押金的用户。

对于DeFi项目而言,应当把重心放在如何维持其产品的正常、稳定运作上,规避黑天鹅事件,而不是一味通过模式去吸引用户。那些没有技术壁垒的项目终将会被市场淘汰,就算能靠着流动性挖矿获得短期热度,但热度过后不过一地鸡毛罢了。

 理性参与流动性挖矿 
参与流动性挖矿绝不是没有风险的。在为项目提供流动性时,流动性提供者的角色已经从投资者或散户变成了做市商。因此,将面临所有做市商会承担的风险,包括抵押/寄存在智能合约中代币的价格波动风险、代币间汇率变动的风险、智能合约漏洞风险、流动性枯竭导致难以离场的风险等等。

流动性挖矿的收益也应当与做市商相符,即通过用户在DeFi产品上交易所产生的手续费才应该是流动性挖矿的收益来源。

因此流动性挖矿的DeFi项目,其代币更类似于股票,代币拥有对应的手续费收益权和项目治理权。也因而,采用股票的估值方式,尤其是市盈率(PE倍数),是可以有效对代币的价值进行合理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很多文章认为流动性规模或是抵押规模是决定DeFi代币价值的关键,这十分片面。更高的流动性规模/抵押规模只是有可能带来更多的交易手续费,但由于DeFi项目低门槛导致的激烈竞争,这些流动性规模/抵押规模很容易就流失,无法成为长期价值的判断依据。而手续费是需要用户实打实支付的,只有好的项目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从而产生更多的手续费给到做市商。因此采用收益类指标的估值会远比采用资产规模类指标的估值更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最后 
说了很多流动性挖矿的问题,但不代表流动性挖矿一无是处。流动性挖矿以激励机制的方式吸引人们来Defi产品上提供流动性,这补足了Defi项目的弱势。因为在此之前,Defi产品无论是去中心化借贷还是去中心化交易所,其流动性/交易深度一直远低于CeFi,直接导致了用户更不愿使用DeFi产品。

流动性挖矿或许也会逼迫中心化交易做出改变。中心化交易所的平台币其实没有太大价值。平台币的回购并不能产生现金流(不以现金或是主流币的形式分红),而lEO项目又因为额度限制,收益率已经不堪入目。可以说交易所平台币与交易所收益已经完全割裂的。那么在面对DeFi产品通过流动性挖矿的方式进行收益分发的影响下,传统中心化交易所为避免市场份额被瓜分,或许会通过更多实实在在的利润分配、更好的服务来吸引用户吧。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区块链新观」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NewBlockChain/article/details/10846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