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芝士丨DeFi衍生品的困局与突围-零点财经

区块链芝士丨DeFi衍生品的困局与突围

向Layer2的大迁徙

以往的去中心化衍生品因受以太坊Layer1的诸多限制而无法真正做到可用。衍生品交易由于自带杠杆属性,放大资金使用率的同时也导致了其所能承受的波动相对更小,换句话说就是对市场价格变动的反映更加灵敏。所以,衍生品交易对交易延迟的容忍度很低,在市场波动剧烈的时候,细微的延迟都有可能会使参与者承受巨额的不可预期损失,因此能否即时成交便成为了衍生品市场参与者最关心的问题。由于衍生品具有杠杆交易属性,所以一定会涉及到合约清算和资金利息等问题,这使得衍生品交易者的交易频率要大幅度高过现货交易者。而由于以太坊的交易费用是按照交易频次而不是交易金额收取,所以资金吞吐量巨大的专业投资者和机构并不十分在意,但是DeFi衍生品的普通参与者面对拥堵的网络和高昂的费率则只能望而却步。

目前加密市场对于Layer2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而从Layer2的一切扩容、提速、减费的优化方向中获益最多的赛道之一便是去中心化衍生品。Layer2的逐渐落地和相对成熟化解决了去中心化衍生品赛道的燃眉之急。Gas费高以及高延迟的问题在各个Layer2方案中以不同的原理得到解决,差价合约、期货&期权、合成资产、保险、预测、利率掉期等一系列去中心化金融衍生品或许会迎来新一轮热点。

流动性——DeFi衍生品“永远的痛”

金融之所以从古至今都受到严格的监管,其本质原因就是金融市场的高度信息不对称,而正是这种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催生出金融机构(中介)。中介的垄断性必然导致寻租,加密市场的中心化衍生品交易与传统金融其实如出一辙,交易所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拥有巨大的,甚至超过传统金融中介的寻租空间。中心化交易所提供的合约交易,其内在价值并不透明,因为用户与交易所掌握的数据信息并不对等,这使得用户在与交易所博弈时承担了更高的风险和溢价。信息的不对等使交易所有极大的作恶风险。对于这些问题,DeFi衍生品有着不可否认的天然优势,去中心化理念对于金融这样一个天然中介化的行业的重塑是革命性的。通过链上智能合约执行的衍生品交易过程完全透明,理想状态下,可以消除交易过程中与信任有关的摩擦成本,最终使交易费率更低。

而目前人们还是不得不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DeFi衍生品协议必须在去中心化和高效间寻求折中。受到性能限制,目前以太坊无法支持Layer1上的订单簿交易,基于订单簿模式都需要链下订单簿或部署在自己的Layer2上,导致其他智能合约与之交互出现障碍,DeFi可组合的重要特性也大打折扣。即使其他公链性能足以支持订单簿交易,也会面临缺乏稳定的流动性提供者导致的流动性不足,产生交易深度问题,进而导致较大滑点等一系列弊端的出现。衍生品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样意味着市场内本就有限的流动性会在不同品种之间被严重分割,导致这一本就相对小众的业务市场深度很难维持。

目前DeFi衍生品市场解决订单簿流动性问题的主要方式依旧是流动性池模式,放弃外部做市商,而转向由协议本身创建流动性池直接作为用户衍生品交易的统一对手方,将原本Peer to Peer变为Peer to Pool,风险和收益由流动性提供者(LP)共同分担。此模式的确使“脆弱”的DeFi衍生品市场更加“坚韧”且易于稳定运转,但此依然有无法回避的缺陷。首先,AMM的LP会承担无偿损失,这是老生常谈;其次,交易对手方是流动性池会导致AMM方没有二级市场可以转移风险;并且,流动性池与交易者互为对手方,DeFi协议以收益耕作等额外奖励的形式吸引LP向流动性池投入资金,这使交易双方本质上的资产需求和风险偏好是错位的。

目前市场中对冲无偿损失的工具和手段并不完善,人们甚至对无偿损失并不敏感,对在这个波动性极强的市场中由于极端行情、闪电贷攻击以及踩踏等因素造成的巨额无偿损失风险像鸵鸟一般视而不见。如Uniswap V3的集中AMM甚至将LP从长期持有的现货交易拉入了杠杆交易,鼓励LP以放大甚至放弃抵抗无常损失的代价换取资金效率,以期在当前汇率点附近的一个极小区间内获得近似无限的深度。这种方式的结果似乎对于渴求流动性的DeFi衍生品市场来说非常美好,但衍生品合约本身就对波动极为敏感,如果将AMM也拉入杠杆,那么相当于交易双方嵌套的高杠杆会使整个交易体系的脆弱程度变得可以用“不堪一击”来形容。

一些DeFi协议想通过向对手方收取资金费用、调整报价以及设置盘口点差来减少AMM风险,这些操作的实质都是通过在零和博弈中削减交易者收入或将风险从LP转嫁给交易者来达到减少无偿损失的目的。

票据与NFT:流动性释放与资金绑定

DeFi市场中用户的资金并不存在明显的切换或迁移成本,这导致每当一个新热点出现,市场中有限的存量资金就会如潮水般蜂拥而至,而上一个热点的活跃资金量便会骤减,于是人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DeFi市场内的用户和资金永远在寻找下一个热点的路上,一些创新DeFi协议吸引资金的能力很强,但留住资金的能力却几乎没有,也就是面对后来挑战者毫无防御能力。

这种现象的出现本质是,去中心化理念从实际上消除了传统市场中企业制造壁垒的机制:代码公开消除了技术壁垒,去中心化消除了财产迁移成本,抗审查性避免了资金动作的关联效应等等,以往金融市场中用以捆绑用户和资金的手段在去中心化市场并不奏效。

而金融票据类NFT可能会形成DeFi衍生品市场中独特的新型“壁垒”,衍生品协议可以将LP的质押资产形成票据NFT,类似银行存单,LP可以凭借此NFT从协议中获取资金杠杆,进而在资产进行收益耕作的同时也能够参与衍生品交易,从而间接释放了LP的资产流动性。此方式形成的质押票据NFT由于只能被质押资产协议承认其获取相应资金杠杆的功能,也就变相的帮助协议绑定了一部分资金和流动性。

总而言之,DeFi衍生品市场发展向好,长期来看也一定是未来的大趋势;但这个市场距离成熟,甚至距离基本完备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虽然Layer2大概率会给DeFi衍生品市场带来一波爆发,但能否持续还需观察。任何市场的发展和扩张都一定不是线性的,DeFi衍生品未来也必将经历大起大落,而这考验的是投资者的择时能力。

本文由 零点财经 作者:tao 发表,其版权均为 零点财经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零点财经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分享生成图片
37

发表回复

区块链芝士丨DeFi衍生品的困局与突围

2021-06-28 11:33:33

向Layer2的大迁徙

以往的去中心化衍生品因受以太坊Layer1的诸多限制而无法真正做到可用。衍生品交易由于自带杠杆属性,放大资金使用率的同时也导致了其所能承受的波动相对更小,换句话说就是对市场价格变动的反映更加灵敏。所以,衍生品交易对交易延迟的容忍度很低,在市场波动剧烈的时候,细微的延迟都有可能会使参与者承受巨额的不可预期损失,因此能否即时成交便成为了衍生品市场参与者最关心的问题。由于衍生品具有杠杆交易属性,所以一定会涉及到合约清算和资金利息等问题,这使得衍生品交易者的交易频率要大幅度高过现货交易者。而由于以太坊的交易费用是按照交易频次而不是交易金额收取,所以资金吞吐量巨大的专业投资者和机构并不十分在意,但是DeFi衍生品的普通参与者面对拥堵的网络和高昂的费率则只能望而却步。

目前加密市场对于Layer2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而从Layer2的一切扩容、提速、减费的优化方向中获益最多的赛道之一便是去中心化衍生品。Layer2的逐渐落地和相对成熟化解决了去中心化衍生品赛道的燃眉之急。Gas费高以及高延迟的问题在各个Layer2方案中以不同的原理得到解决,差价合约、期货&期权、合成资产、保险、预测、利率掉期等一系列去中心化金融衍生品或许会迎来新一轮热点。

流动性——DeFi衍生品“永远的痛”

金融之所以从古至今都受到严格的监管,其本质原因就是金融市场的高度信息不对称,而正是这种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催生出金融机构(中介)。中介的垄断性必然导致寻租,加密市场的中心化衍生品交易与传统金融其实如出一辙,交易所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拥有巨大的,甚至超过传统金融中介的寻租空间。中心化交易所提供的合约交易,其内在价值并不透明,因为用户与交易所掌握的数据信息并不对等,这使得用户在与交易所博弈时承担了更高的风险和溢价。信息的不对等使交易所有极大的作恶风险。对于这些问题,DeFi衍生品有着不可否认的天然优势,去中心化理念对于金融这样一个天然中介化的行业的重塑是革命性的。通过链上智能合约执行的衍生品交易过程完全透明,理想状态下,可以消除交易过程中与信任有关的摩擦成本,最终使交易费率更低。

而目前人们还是不得不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DeFi衍生品协议必须在去中心化和高效间寻求折中。受到性能限制,目前以太坊无法支持Layer1上的订单簿交易,基于订单簿模式都需要链下订单簿或部署在自己的Layer2上,导致其他智能合约与之交互出现障碍,DeFi可组合的重要特性也大打折扣。即使其他公链性能足以支持订单簿交易,也会面临缺乏稳定的流动性提供者导致的流动性不足,产生交易深度问题,进而导致较大滑点等一系列弊端的出现。衍生品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样意味着市场内本就有限的流动性会在不同品种之间被严重分割,导致这一本就相对小众的业务市场深度很难维持。

目前DeFi衍生品市场解决订单簿流动性问题的主要方式依旧是流动性池模式,放弃外部做市商,而转向由协议本身创建流动性池直接作为用户衍生品交易的统一对手方,将原本Peer to Peer变为Peer to Pool,风险和收益由流动性提供者(LP)共同分担。此模式的确使“脆弱”的DeFi衍生品市场更加“坚韧”且易于稳定运转,但此依然有无法回避的缺陷。首先,AMM的LP会承担无偿损失,这是老生常谈;其次,交易对手方是流动性池会导致AMM方没有二级市场可以转移风险;并且,流动性池与交易者互为对手方,DeFi协议以收益耕作等额外奖励的形式吸引LP向流动性池投入资金,这使交易双方本质上的资产需求和风险偏好是错位的。

目前市场中对冲无偿损失的工具和手段并不完善,人们甚至对无偿损失并不敏感,对在这个波动性极强的市场中由于极端行情、闪电贷攻击以及踩踏等因素造成的巨额无偿损失风险像鸵鸟一般视而不见。如Uniswap V3的集中AMM甚至将LP从长期持有的现货交易拉入了杠杆交易,鼓励LP以放大甚至放弃抵抗无常损失的代价换取资金效率,以期在当前汇率点附近的一个极小区间内获得近似无限的深度。这种方式的结果似乎对于渴求流动性的DeFi衍生品市场来说非常美好,但衍生品合约本身就对波动极为敏感,如果将AMM也拉入杠杆,那么相当于交易双方嵌套的高杠杆会使整个交易体系的脆弱程度变得可以用“不堪一击”来形容。

一些DeFi协议想通过向对手方收取资金费用、调整报价以及设置盘口点差来减少AMM风险,这些操作的实质都是通过在零和博弈中削减交易者收入或将风险从LP转嫁给交易者来达到减少无偿损失的目的。

票据与NFT:流动性释放与资金绑定

DeFi市场中用户的资金并不存在明显的切换或迁移成本,这导致每当一个新热点出现,市场中有限的存量资金就会如潮水般蜂拥而至,而上一个热点的活跃资金量便会骤减,于是人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DeFi市场内的用户和资金永远在寻找下一个热点的路上,一些创新DeFi协议吸引资金的能力很强,但留住资金的能力却几乎没有,也就是面对后来挑战者毫无防御能力。

这种现象的出现本质是,去中心化理念从实际上消除了传统市场中企业制造壁垒的机制:代码公开消除了技术壁垒,去中心化消除了财产迁移成本,抗审查性避免了资金动作的关联效应等等,以往金融市场中用以捆绑用户和资金的手段在去中心化市场并不奏效。

而金融票据类NFT可能会形成DeFi衍生品市场中独特的新型“壁垒”,衍生品协议可以将LP的质押资产形成票据NFT,类似银行存单,LP可以凭借此NFT从协议中获取资金杠杆,进而在资产进行收益耕作的同时也能够参与衍生品交易,从而间接释放了LP的资产流动性。此方式形成的质押票据NFT由于只能被质押资产协议承认其获取相应资金杠杆的功能,也就变相的帮助协议绑定了一部分资金和流动性。

总而言之,DeFi衍生品市场发展向好,长期来看也一定是未来的大趋势;但这个市场距离成熟,甚至距离基本完备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虽然Layer2大概率会给DeFi衍生品市场带来一波爆发,但能否持续还需观察。任何市场的发展和扩张都一定不是线性的,DeFi衍生品未来也必将经历大起大落,而这考验的是投资者的择时能力。